代谢物不仅是生物化学反应的中间体,同时还是蛋白翻译后修饰(PTM)的一种底物,能够改变蛋白质定位、活性、相互作用和稳定性。
在修饰组学领域,拜谱生物始终坚持探索与突破,除了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修饰(乙酰化、磷酸化等)以及近期受到重点关注的热门修饰(棕榈酰化、乳酰化等)检测技术方面表现优异。在新型修饰的检测技术开发上更是实现了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基于化学蛋白质组的衣康酸化、血清素化修饰等新修饰产品,助力突破技术边界,探索更多修饰领域。
随着我们研发的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万物皆可“饰”。今天,小编就总结了近期拜谱研发的修饰类型,与各位同道一起探索我们的修饰“小宇宙”。
01、“新”火燎原之饰
衣康酸化(Itaconation)与衣康酸
2018年《Nature》首次报道衣康酸可以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与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反应,即衣康酸化(Itaconation)。
衣康酸化修饰与多种疾病相关,主要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炎症反应、脓毒症、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氧化应激损伤等。
单胺化(Monoaminylation)
与血清素、多巴胺、组胺
2025年《Nature》重磅报道由转谷氨酰胺酶2介导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可以与蛋白上的谷氨酰胺残基共价结合,即单胺化(Monoaminylation)。
单胺化修饰的发现为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免疫系统和癌症、神经精神疾病和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疾病。
血清素化(Serotonylation)与血清素
多巴胺化(Dopaminylation)与多巴胺
组胺化(Histaminylation)与组胺
维生素C化(Vitcylation)与维生素C
2025年《Cell》报道一种全新蛋白翻译后修饰,维生素C(vitC)通过直接修饰赖氨酸残基形成“vitcyl-lysine”,即维生素C化(Vitcylation)。
维生素C化修饰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可能还涉及其他免疫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02、正当红之饰
S-棕榈酰化(S-palmitoylation)
与棕榈酸、棕榈酰辅酶A
棕榈酰化由J Folch于1951年首次报道,指棕榈酸(PA)通过硫酯键共价修饰到蛋白质半胱氨酸残基上。
多项研究表明棕榈酰化在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和代谢紊乱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乳酰化(Lactylation)
与乳酸、乳酰辅酶A
2019年《Nature》首次报道乳酰化,指来源于乳酸的乳酰辅酶A通过共价键结合到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
近年来,乳酰化修饰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尤其是在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琥珀酰化(Succinylation)
与琥珀酸、琥珀酰辅酶A
2004年Ran Rosen在大肠杆菌中首次鉴定到琥珀酰化,指来源于琥珀酸的琥珀酰辅酶A通过共价键结合到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
琥珀酰化功能障碍会导致许多疾病,如炎症性疾病、结核病、缺血-再灌注样组织损伤和代谢性疾病。
03、经典永流传
乙酰化(Acetylation)与乙酰辅酶A
1964年V.G. Allfrey首次发现组蛋白乙酰化,赖氨酸乙酰化是指通过赖氨酸乙酰化酶将乙酰基从乙酰辅酶A转移到蛋白赖氨酸残基上。
乙酰化与多种病症和疾病有关,包括免疫疾病、衰老、肿瘤、神经疾病、代谢疾病和心脏病。
从经典修饰,到新型修饰,拜谱生物始终坚持质量为上,持续创新,期待与您共同开启新“饰”界。